乳业财经|报道乳业新闻,陪伴乳业成长

友情链接|EBH我爱摇摇车   EBH母婴时代

压力下的牧业变局 !

作者 · 范范   |  2025-04-18

过去一年,中国乳业上游市场经历了原奶价格波动、终端需求疲软、政策滞后等多重挑战,近期优然牧业、中国圣牧、现代牧业、原生态牧业等头部企业相继发布年报,业绩表现分化明显,其中现代牧业大幅亏损,优然牧业亏损收窄,原生态牧业转亏为盈。


2024年原奶价格持续低迷给整个行业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头部原奶企业亏损加剧,各企业业绩分化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值得关注。



业绩分化明显,头部企业力挽颓势


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原奶行业就进入了本轮深度调整期,此后上游牧业公司压力陡增,持续至2024年仍未缓解,多个牧业企业仍报亏损,但也有企业顶住压力逆势增长。


据现代牧业2024年全年业绩公告显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实现收入132.54亿元,同比减少1.5%;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14.17亿元,上年同期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1.75亿元。


另一牧业公司中国圣牧2024年业绩显示,营业收入约33.74亿元,同比减少4.1%;销售收入31.26亿元,同比减少7.6%;母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6549.5万元,同比由盈转亏。


原生态牧业则扭亏为盈,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原生态牧业收入约25.52亿元,同比增长15.54%;年内溢利为人民币2.97亿元,去年同期亏损3.40亿元。


乳业上游龙头之一的优然牧业凭借战略定力与高效运营交出一份逆势增长的成绩单,据企业2024年业绩报告,其收入达200.96亿元,同比增长7.5%,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6.91亿元,亏损同比收窄34.2%。


原奶行业进入下行周期已有三年之久,2024年原奶产能阶段性过剩叠加消费需求不足,奶牛养殖行业亏损面加大,除了已经发布业绩报告的企业外,澳亚集团、西部牧业、庄园牧场等多家企业此前已经披露了业绩预亏报告。



深陷亏损泥潭,原奶行业困局何时能解?


2024年持续下行的原奶价格持续影响着上市牧业公司的业绩,从各公司年报数据来看,价格下跌是导致亏损的直接原因。


现代牧业的原料奶均价同比下跌6.1%,降至4467元/吨,尽管原料奶总销量同比增加13.6%至289.3万吨,但由于售价降低,原料奶业务销售总收入仅同比增长1.9%至104.5亿元。


中国圣牧同样面临困境,原料奶均价同比下跌6.1%,外销总量下降1.6%,一降一减冲击了公司的销售收入,澳亚集团在此前的业绩预告中也指出,原料奶平均售价比2023年下降了17%,直接导致其核心业务对公司业绩形成拖累。


现代牧业在财报提到,2024年乳牛公平值变动减乳牛出售成本所产生的亏损为人民币28.63亿元,同比增加123.6%,年内集团主动加大了战略淘汰低产低效牛只数量以改善牛群结构,受到淘汰牛市场售价及原料奶市场售价下降影响,乳牛公平值重估录得较大损失。因生物公平值调整,澳亚集团预亏损11.8亿元-13.9亿元,其在公告中指出,2024年原料奶和肉牛平均价格比2023年下降了17%和16%。


可以明显看到,市场上牛价和奶价持续下行使得奶牛公平值重估产生了较大损失,而原奶价格持续下跌的背后是供需失衡,数据显示,饲料成本已经连续15个月下降,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奶牛养殖的成本压力,但仍无法抵消奶价的跌幅。这一点从现代牧业的财务数据中可以看到,其公斤奶成本下降幅度超过奶价2.3个百分点,这表明现代牧业在成本控制方面的努力,但奶价的低迷依然挤压了公司盈利空间。


自2021年8月国内起,原奶价格步入下行通道,至2024年底,原奶价格仍未止跌。而且从产能来看,2024年全国牛奶产量同比减少2.8%,中国奶牛存栏量在连续三年增长后去产能化效果开始显现,但由于前期多个乳企加码上游奶源建设,使得市场上原奶供应过剩情况持续存在,而乳品消费市场供大于求使得企业库存高企,这进一步压低了原奶价格,各个企业虽然原奶产量不低,但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收益。



市场供需失衡,经历价格“阵痛期”


尼尔森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3年,乳制品全渠道收入增速同比分别为7.9%、-6.5%、-2.4%,2024年一到三季度,乳制品零售市场全渠道销售额同比减少1.8%,其中白奶(常温牛奶、低温鲜奶)产品销售同比下滑3.5%。


市场需求呈现持续低迷的状态,为了争夺有限的市场份额,企业纷纷加大促销力度,包括低温鲜奶、常温牛奶、酸奶、奶酪产品等各种打折、买赠活动层出不穷,但乳品价格下降并没有带来消费量的大幅增长,反而由于销量下降导致企业对上游原奶的消耗量也在降低,甚至一些企业出现了限量、限价收购原奶的情况,进一步挤压了上游养殖端的生存和利润空间。


同时,进口奶粉也冲击着国内乳业市场,2024 年,进口奶粉折合鲜奶达到1700万吨,其中新西兰作为进口奶粉的主要来源之一,到岸价同比下跌12%,价格优势吸引了不少乳制品加工企业,此消彼长之下,国内原奶的市场空间被进一步挤压。


需要指出的是,国内乳企的库存压力也不容忽视,去年上半年某牧场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今年上半年原奶销售困难,月喷粉量可高达1200吨。而喷粉是近些年行业面临此类情况时经常采取的措施,通过将生鲜乳转化为奶粉可以延长产品的保质期,以便在市场需求回升时及时供应。





政策支持,但调控效果不达预期


奶业市场已经连续几年低迷,如何应对上游养殖端的困境是近几年众多企业都在探索的,而除了企业在努力自救外,政策端也在持续出力希望缓解上游压力。


早在2023年,河北省农业农村厅就印发了《2023年全省畜牧工作要点》,提出规范生鲜乳市场秩序,推动乳企与奶牛场签订长期生鲜乳购销合同,对不执行收购合同和交易参考价的,取消扶持政策;2024年年初,河北省农业农村厅还向乳品加工企业发放补贴资金,帮助乳企缓解资金压力。2023年山东奶协也发布通知倡议乳企应做到应收尽收,续签收购合同,并在后期根据困难缓解情况适当补偿差价。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完善液态奶标准,规范复原乳标识,促进鲜奶消费”。到了6月,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又联合印发了《关于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的措施》,其中特别提到促进制定乳制品产业相关标准、鼓励用生鲜乳生产液态奶等措施,希望能够促进生鲜乳的需求增长以减轻原奶供应过剩问题;9月份,农业农村部门联合6部门发布了“稳定奶业生产”通知,进一步强化“稳生产和促消费”一揽子政策执行力度,宁夏、山西、山东等主产省也都发布相关细化措施。


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2024年两年间陆续有7个主产省出台了喷粉补贴和增量收购补贴,涉及相关资金约8.1亿元。尽管政策不断出台,但在市场波动的情况下各种调控政策显得有些力不从心,2024年奶价和成本仍然出现了倒挂,奶牛养殖亏损面超过80%。


进入2025年,原奶行业调整仍在进行中,原奶价格依旧低位运行,农业农村部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3月第4周,内蒙古、河北等10个主产省份生鲜乳平均价格3.08元/公斤,比前一周下跌0.3%,同比下跌12.3%,而2024年初,国内奶价水平在3.66元/公斤左右,2024年3月第4周生鲜乳平均价格3.51元/公斤,均比现在高出不少。



面临消费疲软压力,市场需求仍待复苏


虽然目前发布正式年报的乳品、牧业企业还不多,但此前多数企业已发布业绩预告,其中多家企业面临净利润减少、由盈转亏甚至亏损扩大的情况。尽管各家企业业绩陷入窘境的原因并不完全相同,但上游原奶供应过剩和下游乳制品消费需求恢复疲软的双重困扰影响了整个行业。


尼尔森IQ数据显示,2024年乳品全渠道销售减少了2.7%,其中液态奶全渠道销售额减少了3.7%,平均价格下降了1.8%,乳品消费市场疲软也反映出了消费信心不足,传导至上游原料奶市场,使得乳制品供需矛盾持续凸显,奶业发展仍然面临消费需求不足的考验。


在上游原奶供应过剩和下游乳制品消费需求恢复乏力的双重夹击下,不少企业显得力不从心,为了缓解上游原奶供应过剩的压力,部分牧业企业开始着手调整养殖规模、优化奶牛品种结构以及提高原奶质量。比如优然牧业提升原料奶业务的同时,还投产运营了1座有机奶牧场和1座奶山羊牧场,目前优然牧业已开发并推出8种特色生鲜乳,通过稀缺的特色乳品来提升乳品的附加值,从而提升毛利水平。


有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奶牛存栏量同比减少4.8%,低效产能加速退出市场,业内专家预测,2025年牛群或再缩减5%,叠加需求回暖,下半年有望实现供需平衡,奶价或将触底反弹。


行业思考:这两年国内不少中小牧场退出市场,再加上各牧业公司对于产能结构的调整,市场供给过剩的局面有希望得到缓解,但企业的调整需要过程,虽然已有预测今年奶价有希望反弹回升,对于牧业公司而言,短期内业绩仍然可能受到影响。

已任务覅u

合作品牌

Copyright 2020 乳财传媒(北京)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902809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