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十家业绩下滑,这界乳企的“升学考试题目”挺难 !
作者 · 王蕊 | 2025-04-14
近来,多家乳企发布了2024年财报,此前还有不少上市乳企公布了2024年业绩预告,从具体业绩表现来看,亏损企业仍有不少,其中个别乳企已经连续多年亏损,行业整体处于收缩区间。关于亏损原因,乳企难免受到市场环境影响,消费低迷影响整体盈利水平,而面临产能过剩情况,部分乳企调整产能结构,淘汰低产奶牛也带来了一部分亏损。
不过,也有乳企实现了营收、净利双增长,展示出较强抗压能力,还有乳企2024年实现扭亏为盈,据此也能够总结出一些寻求增长的有效策略,例如产品创新升级、打造特色产品、降本增效提升毛利等,但也需要结合乳企自身实际进行布局。
净利腰斩、营收净利双降,多数乳企业绩不乐观
乳品市场整体仍处于消费低迷环境中,根据尼尔森IQ数据,2024年12月全渠道乳品销售同比下滑2.7%,线下渠道跌幅达5.0%,全年市场持续低迷,处在收缩区间;受消费疲软影响,2024年销售市场中乳制品价格持续下降,根据商务部市场监测数据,2024年末牛奶销售均价为12.18元/公斤,同比下降1.6%,2024年牛奶全年销售均价12.23元/公斤,同比下降2.3%。
相较之下,国内原奶收购价下降幅度更大,根据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截至2024年12月底,内蒙古、河北等10个主产省份生鲜乳销售均价为3.11元/公斤,相较于2023年年末均价下降了15.03%,这也是自2021年三季度以来,生鲜乳价格连续三年下降,2021年8月,我国原料奶均价曾达到4.38元/公斤,当前价格距离2021年高点已经跌去近三成,进入2025年,原奶价格下跌趋势仍未得到缓解。
供需关系是影响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乳品市场中仍然存在明显的供需矛盾,消费增速跟不上乳品供应的增长速度,需要从市场供给、促进消费等方面进行调节,如今已经有部分牧场在进行产能结构调整,牛奶产量出现了小幅下降。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中国牛奶原料奶总产量4079万吨,同比减少2.8%;国家和企业方面也在大力促进乳品消费,具体措施包括出台相关政策、创新产品优化服务等,但乳品市场回暖仍然需要时间。
供应过剩、消费疲软等问题给乳企带来了不小的生存压力,2024年前三季度就有不少乳企出现营收下滑或亏损,近期,多家上市乳企公布了2024年年报及业绩预告,其中飞鹤、蒙牛乳业、妙可蓝多、新农开发、燕塘乳业、澳优等已发布正式财报,皇氏集团、品渥食品、西部牧业、庄园牧场、骑士乳业、天润乳业、三元股份则发布了业绩预告,从结果看澳优实现营收、净利润双增长,燕塘乳业营收、净利润双降,新农开发营收微增但净利润腰斩,妙可蓝多营收下滑但净利润大增,还有其余品牌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滑趋势。
13家乳企中10家业绩下滑
根据此前各企业发布的具体业绩报告数据,不少乳企业绩出现大幅下滑,在上述提到的13家乳企中,有10家乳企业绩下滑,其中4家处于亏损状态。在局势紧张的市场环境中,头部乳企也未能避免生存压力的影响,根据蒙牛发布的公告显示,2024年全年营收886.75亿元,同比下降10.09%,归母净利润1.05亿元,同比下降97.83%,查看该品牌近些年的业绩表现,2019至2023净利润处于35亿-51亿元之间,与2024年对比不可谓不明显,但实际上该品牌在2023年净利润已经出现下滑趋势,相较于2022年降低了9.3%。
不难发现,各乳企业绩下滑幅度普遍较大,不少超过了50%,其中区域乳企骑士乳业预计2024年1—12月业绩大幅下降,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50.00万至840.00万,同比下降93.07%至91.05%;天润乳业预计2024年净利润3500万元到5000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减少9202.83万元到10702.83万元,同比减少64.80%到75.36%;三元股份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220.00万至6260.00万,净利润同比下降79.00%至74.00%,在此之前该公司就经历了多年的营收下滑,2022年、2023年的营收分别减少9.58%、1.38%。
在面临亏损的部分乳企中,皇氏集团业绩表现值得关注,该品牌2024年亏损幅度进一步扩大,据业绩报告显示,预计归母净利亏损62000万元-68000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预计为亏损49400万元-55400万元,上年同期为亏损15200.15万元,同比增亏约224%至264.47%;该品牌在2020年至2023年,公司扣非净利润分别为-1.92亿元、-5.20亿元、-1.06亿元、-1.52亿元,截至目前已经实现连续五年亏损。
还有西部牧业、庄园牧场等品牌业绩也面临亏损,其中西部牧业预计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9,000万元至12,000万元;庄园牧场预计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75亿至-1.45亿,同比下降114.79%至77.97%;ST天山预计归母净利润亏损6300万元至7500万元,上年同期亏损2200.16万元。
供应过剩、奶价下行、需求不振……
乳企业绩下滑和亏损逃不开行业整体低迷环境影响,原奶供应过剩、奶价持续下行,乳企面临一定销售压力,而乳品消费需求不振,销售压力难以缓解,反而影响了乳制品销量和乳企盈利能力;部分乳企在业绩预告中表示业绩亏损与市场环境有关,某品牌称2024年受市场环境影响,公司终端产品尤其是生鲜乳产品销售价格下降,使公司整体盈利水平受到较大影响。
乳品市场本身竞争激烈,在市场环境影响下各品牌间竞争进一步加剧,为了抢占市场份额,乳企需要加大营销投入和渠道拓展力度,可能会导致销售费用上升;而且在竞争激烈环境下,乳企还会采用打折促销、价格战等方式促进销量提升,这也会压缩品牌利润空间,例如某品牌就表示公司下属乳制品生产企业持续加大产品促销力度,使营业利润进一步下降,导致销售额和毛利率同比出现下滑。
为了缓解供需矛盾、及时止损,部分乳企选择淘汰一些低产奶牛,按理来说这一举措能够减少养殖管理、饲料等方面成本支出,还能控制原奶供应量,但淘汰牛只的处理也需要投入一定成本,尤其是国内肉牛养殖行业下行,肉牛价格下跌,部分乳企因调整过剩产能加剧了亏损,面临“养牛亏、杀牛也亏”这一进退两难局面。
透过各乳企业绩报告,可以看到不少品牌亏损与优化牛群结构、处置生物性资产损失有关,某企业在2024年上半年,奶牛淘汰头数增长至8808头,导致奶牛淘汰处置亏损大幅增长534.36%;另一企业2024上半年售牛项目毛利率为负137.97%,同比降低102.20个百分点。
乳企自身业务布局也是影响业绩的重要因素之一,某头部乳企利润下滑就与旗下并购项目有关,旗下婴幼儿奶粉品牌和牧业集团产生商誉和资产减值,预计减值金额分别为38亿元-40亿元以及7.9亿元-9亿元;另一乳企进行了期货套期保值业务操作,但由于市场风险影响,公司部分套期保值业务运行未达预期并产生损失。

少数乳企业绩正向增长
从上述公布业绩的上市乳企来看,业绩增长的乳企占比较小,能够实现逆势增长存在不小的难度,其中澳优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约人民币74.02亿元,同比增长0.3%;归属于母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利润约人民币2.36亿元,同比增长35.3%;妙可蓝多业绩则呈现营收下滑但净利润大增的情况,营业收入同比2023年下滑8.99%,归属上市公司净利润同比2023增长89.16%。
关于业绩表现,妙可蓝多表示一是因为报告期内,公司原材料采购成本下降等因素导致毛利率较去年同期上升,同时积极推进各项降本增效措施,销售费用率同比有所下降,此前该品牌在三季度业绩报告中也曾提到过广告促销费、仓储装卸费和股权激励费用减少;二是公司收购蒙牛奶酪100%股权,并于2024 年 7 月1日正式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该品牌2024年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增加约840.00万元。
原材料成本下降也得益于原奶价格持续下行,原奶是奶酪制作的重要原料,且需求量较大,原奶收购价降低为奶酪生产节约了部分成本;按理来说,原奶价格下行应为大部分乳品销售提供利好条件,有利于扩大产品的利润空间,不过乳品市场中液态奶品类销售持续下滑,多数乳企仍然面临较大销售压力。
此次奶酪品牌2024年业绩实现逆势增长也得益于品牌在奶酪市场的深耕和知名度积累,并且不断拓展产品品类和市场范围,以保持其支柱业务的发展优势,据了解,该品牌采取B端C端双轮驱动策略,在B端和C端均有新品规划,例如奶酪小粒、花酪棒以及拉丝奶酪片、原制奶油芝士等,同时还在逐渐拓展成人奶酪业务。
扭亏为盈值得关注
也有个别乳企在乳品行业的收缩区间中实现了扭亏为盈,品渥食品发布2024年年度业绩预告显示,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为560万元-820万元,较上年同期亏损7337.08万元,盈利实现大幅度好转;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预计为110万元-160万元,而上年同期为亏损8136.33万元;在2024年三季度,该公司业绩就逐步实现好转,当季净利润为1074.65万元,同比增长190.66%。
据了解,该品牌业务范围虽然涵盖进口乳品、啤酒、粮油、谷物等多个产品线,但乳品业务占据主要地位,旗下德亚乳品在公司总收入中占比近八成。对于业绩扭转的原因,该品牌表示,业绩改善得益于公司持续聚焦主责主业,创新升级核心产品,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并采取了一系列降本增效的措施,提升产品毛利率,提升品牌盈利能力。
该品牌成功扭亏还比较依赖于理财等非经营性手段,据业绩预告显示,公司2024 年非经常性损益对净利润的影响金额预计约为450万元-660万元,主要为处置金融资产投资收益、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等;不过该公司扣非净利润仍然能够达到110万元以上,还是较上年同期的亏损状态有所好转,也展示出品牌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提升。
进口牛奶在国内市场中也面临一定挑战,随着国内乳业发展,国人消费观念有所改变,逐渐对“洋品牌”祛魅,而且当下乳品行业正面临供过于求局面,进口乳品数量逐渐减少,根据中国海关数据,2024中国共计进口各类乳制品276.8万吨,同比减少9.5%,已经是乳制品进口连续3年大幅下降。
该品牌为提升自身竞争力正从降本增效、拓展产品线等方面进行改进和升级,该品牌三季报中指出,公司加强了国外采购供应链管理,优化产品结构,提高销售渠道效率、降低销售费用;产品线方面,该品牌除常温纯奶、有机牛奶、儿童奶等液态奶品类,也在拓展奶酪零食、涂抹奶酪等深加工产品,还建设了自有工厂。
仍需寻找有效增长策略
乳品行业已经经历了长期的奶价下行、消费疲软局面,透过各大品牌的业绩变化也能看出乳企面临越来越严峻的生存压力,在行业整体缩减的严峻形势下,需要乳企积极寻找新增长策略,可以看到降本增效已经成为当下乳品行业的主旋律,如品牌通过缩减广告费用、调整渠道投入等方面来控制成本,提升自身盈利能力,不过乳企想要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还需要探索更多有效的增长策略。
从个别品牌逆势增长或扭亏为盈的成效也能总结出一些有效策略,例如核心产品的创新升级,某品牌以奶酪为支柱品类,并不断针对C端零售、B端餐饮、家庭餐桌、成人零食等不同需求进行产品创新和拓展,持续提升自身竞争力;另一区域乳企虽面临亏损,但仍积极开展市场策略革新,以水牛奶差异化产品为载体,通过实施产销分离、挖掘TOB端茶饮渠道等策略,实现乳业板块毛利率和净利润增长,该品牌剔除其他业务布局影响,乳业板块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约5%。
乳企也可以考虑根据市场需求变化,打造特色产品、开发乳品深加工等,虽然当前乳品市场消费有所收缩,但具体到各个品类中,不同乳品呈现出不同变化趋势,根据马上赢2024Q4乳制品市场回顾数据,可以看到常温纯牛奶、常温酸奶、奶酪市场份额有不同幅度的下跌,其中常温酸奶同比下降了11.39%;反观低温类产品份额显著提升,低温酸奶市场份额同比提升了12.06%,低温纯牛奶提升了11.26%。这一变化趋势也体现出消费市场对于乳品新鲜、品质的追求,乳企可以据此进行产品布局和创新。
渠道拓展也是乳品行业实现市场扩张的重要手段,当下除了传统的线下商超和线上电商等渠道,其他新兴渠道也在快速发展,乳企可以通过创新渠道布局,提高产品市场覆盖率,例如增长势头强劲的B端茶饮、咖啡渠道,还有零售市场中火热的会员制仓储式超市,或者专业化婴童连锁渠道。
乳企业绩分化趋势
从各乳企发布的2024年度业绩报告及预告中能够看出,在当下市场环境中,实现业绩增长十分不易,大多数企业面临营收下滑或亏损,且不少乳企亏损幅度不断扩大。在行业发展过程中,头部品牌往往能够展示出较强抗压和抗风险能力,在企业规模、渠道覆盖、技术创新等多方面都具有优势,例如在乳品行业低迷环境下,某头部乳企三季度净利润突破百亿,达到了108.68亿元,同比增长15.87,旗下液体乳、奶粉、冷饮等几大业务板块为品牌业绩增长奠定了良好基础。
但也并非大型乳企发展都能始终占据优势,仍然无法摆脱行业整体生存压力的影响,某头部乳企2024年净利润大幅下跌,另一头部乳企在2024前三季度也面临严峻挑战,该品牌业绩显示,前三季度公司主营收入184.13亿元,同比下降10.89%;归母净利润1.16亿元,同比下降63.94%;其中第三季度单季度归母净利润亏损1.64亿元,同比暴跌973.33%。
反观中小型乳企则面临更严峻的生存挑战,多数区域乳企面临较大业绩压力,可能是受到品牌影响力有限、产品结构单一、市场竞争激烈等多重因素的制约,而且多数产能结构的调整来自中小型乳企和牧场,其发展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相对较低,而且部分大型牧场建设还在加速,进一步挤占了中小型牧场的生存空间;不过在行业整体严峻形势下,上游牧业也呈现业绩下滑趋势,包括现代牧业、中国圣牧、澳亚集团等,部分品牌也面临亏损。
除上述提到逆势增长、扭亏为盈的相关品牌,另一乳企在2024前三季度也实现了净利润增长,业绩报告显示公司归母净利润为4.74亿,同比增长24.37%,该品牌保持盈利能力主要得益于精准的产品布局,主打“鲜立方”战略,围绕低温鲜奶和低温酸奶构建品牌护城河。
观察乳企的业绩分化趋势,除了行业整体大环境影响,可能还与不同乳企的市场定位、产品结构、成本控制能力以及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差异有关,这也提示相关品牌在未来发展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和消费需求变化,加强品牌建设、产品创新和市场拓展能力,培养前瞻性、灵活性的发展眼光,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认知&浅评:乳品行业已经经历了长期的奶价下行、消费疲软局面,供需矛盾仍未得到有效缓解,透过各乳企业绩表现也能看出不少品牌面临较大压力,其中不少品牌出现了持续亏损,不过个别品牌也在逆境中保持自身盈利能力,实现了逆势增长。面临严峻的市场环境,未来乳企还需要继续寻找新增长策略,通过产品创新升级、渠道拓展等方式开拓市场。